主页 > imtoken钱包苹果版手机下载 > 钱军等:数字货币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

钱军等:数字货币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

如何妥善处理CBDC时代的全球货币竞争与协调,仍需要全球央行继续加强在CBDC、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完善治理机制。

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数字货币比特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

钱军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

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毅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Tenure-track)

汤敦哲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顾燕

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数字货币比特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研究员

得益于电子支付快速发展下“无现金社会”的兴起,新的小额高频跨境支付场景应运而生,数字货币兴起,出现了两层结构体系:一是比特币、以太坊、去中心化稳定币、私人机构数字货币等非主权数字货币; 二是基于主权国家信用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 随着世界各国央行对CBDC的持续关注和发展,数字货币体系呈现出从非主权数字货币向主权数字货币主导的两级体系演变的趋势。 CBDC由发行方直接建立账户体系,可以实现交易到清算的功能,降低传统电子支付结算的成本,促进包括跨境支付在内的支付系统效率的整体提升。 由于它仍然是基于政府信用的法币,CBDC不会改变信用市场需要对主体信用进行微观审查的核心逻辑。 此外,CBDC还需要妥善解决匿名性、发行方式、金融脱媒、与现金共存等一系列治理问题。 如何妥善处理CBDC时代的全球货币竞争与协调,仍需要全球央行继续加强在CBDC、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完善治理机制。

数字货币比特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_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

数字货币背景:全球支付体系的变革

数字货币比特币_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

一、“无现金支付”的兴起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非接触式支付等无现金交易方式蓬勃发展,交易中使用现金的金额和比例明显下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支付期刊调查,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占66%和59%,现金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占23%和16%,而银行卡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占7%和23%,46%的受访者在调查期间没有现金交易。 但公众对现金的依赖似乎并没有减少。 我国流通现金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2016-2020年我国流通现金(M0)余额分别为6.83万亿元、7.06万亿元、7.32万亿元、7.72万亿元和8.43万亿元。

尽管有高效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但人们对现金的需求似乎仍然很大。 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现金支付具有很强的匿名性,可以保护交易者的隐私。 即使从事的是合法交易,很多时候人们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相关信息,因为交易是一种重要的隐私,尤其是现在的数据时代,交易信息一旦大量暴露,很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 其次,现金对设备的依赖性小,可以保证极端情况下交易的稳定性。 电子支付往往对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因意外事故或极端环境导致相关设施不完善或失效,现金是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_数字货币比特币_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

2. 跨境支付模式的演变

跨境支付是支付领域比较特殊的一类业务。 跨境支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相关方面而发生的国际债权债务往来。 借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可以实现跨境、跨地区的资金转移。 的行为。 同时,跨境支付一直是支付领域的难点。 即使在电子支付大规模普及推广之后,偏远地区的跨境支付业务也始终面临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

受逆全球化思潮和新冠疫情影响,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长停滞,但全球跨境支付规模仍在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支付需求发生明显变化跨境支付。 基于传统B2B贸易的跨境支付停滞不前,但跨境电商、跨境旅游、留学等新兴跨境支付场景迅速崛起,取代了过去主要依赖的跨境支付结构过去传统的 B2B 贸易。 这些新兴的跨境交易大多具有小额、高频的特点,特别适合第三方跨境支付渠道。 与邮政汇款、电汇等传统的基于物理实体流通的支付方式相比,基于数字信息传输的电子支付应该更适合此类交易需求。 毕竟,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具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 但是,电子支付在跨境支付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电子支付的实施和安全。 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易,因此需要建立跨境支付系统和支付工具,包括实时对接汇率。 、对接央行清算等,需要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设施。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一些制度上的差异,包括监管要求等,这些也是跨境电子支付需要克服的。

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数字货币比特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

数字货币进展:从比特币到 CBDC

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数字货币比特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

1. 比特币和非主权加密货币

支付体系的变革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数字货币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数字货币最早的应用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 比特币依托区块链架构、工作量证明等机制设计,实现去中心化背景下的点对点安全交易。 然而,自诞生以来,比特币一直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挖矿过程消耗大量能源,环保问题严重; 矿池和交易所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 符合作为货币的基本功能; 在匿名的情况下,它被广泛用于非法交易,危害社会安全。 围绕这些问题,加密货币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包括莱特币等山寨币、以太坊等扩展型加密货币以及Tether等稳定币。 然而,利用匿名进行非法交易是比特币乃至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系统的难题。 因此,从维护金融稳定、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的角度出发,当前全球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系统的监管正在不断加强。

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_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数字货币比特币

鉴于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体系的不足,人们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建立基于中心化组织结构的数字货币。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Facebook策划的Libra币。 2019 年 6 月 18 日,Facebook 正式发布了 Libra 的白皮书和测试网。 白皮书指出,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种简单、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通过为去中心化区块链、低波动性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平台制定新计划,为金融服务创新开辟新机遇。 但迫于监管压力,2020年4月16日,Libra协会对其2.0版白皮书进行了重大修改。 定义不再致力于成为国际货币,而是成为新的全球支付系统和金融基础设施。 ,对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2020年12月,Libra协会进一步妥协,宣布Libra更名为Diem,成为单一美元支持的数字货币。

2. 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数字人民币

鉴于数字货币的技术优势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央行也纷纷研发和试点基于主权国家信用的新型货币,即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数字货币,CBDC)。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底,受访的60多家央行中,80%以上都在从事CBDC的研究、试验和开发。 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了数字货币工作进展情况,10%的央行启动了试点。 同时,国际清算银行BIS预测,代表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央行将在未来三年内发行通用型央行数字货币,但距离大规模发行还有一定距离。 -央行数字货币规模发行。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国家之一。 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率先研发了数字人民币。 2019年底,我国开始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此后,试点领域和场景不断扩大。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132万个,涵盖生活支付、餐饮服务、交通、购物、政务服务等领域。 2021年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白皮书》,披露了数字人民币研发背景、目标愿景、框架设计、相关政策、试点应用等内容。第一次进入国内和全球系统。

白皮书还明确了数字人民币的定义,即“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法定货币,由指定的运营机构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相当于实物人民币,具有保值、法定补偿等特点。 因此,白皮书指出了数字人民币的五大内涵和七大特点,并讨论了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包括定位批发还是零售、是否计算利息、基于代币还是账户、如何处理匿名性,以及与实物人民币的关系等方面,都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回应。

数字货币比特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_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

数字货币影响与治理:金融形态与国际协调

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_数字货币比特币

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_数字货币比特币

一、CBDC与支付业务

数字货币的出现离不开支付领域的发展,包括跨境支付。 因此,无论是功能还是应用场景,数字货币都影响着最重要、最直接的支付领域。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移动支付在全球的兴起,推动了整个支付行业的变革。 依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移动支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家。

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其开展的电子支付业务本质上都是基于机构自身客户建立的账户体系,即不同主体的账户直接根据交易所带来的债权债务的转换。 这种模式降低了“以物易物”的线下实体成本和真伪鉴定成本。 但是,由于不同金融中介机构的账户系统并不完全兼容,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中央清算系统来打通各种账户系统。 这意味着,虽然电子支付降低了单笔交易的即时处理成本,但很可能会增加金融中介机构的最终结算成本。 在这方面,数字货币,尤其是央行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是由发行者构建的统一的中央账户体系。 所有的交易都在这个账户系统中完成。 通过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等技术,每一笔交易都是对账户体系的一次全面更新,实现了所谓“交易即结算”的功能,从而全方位降低商业社会的交易和流通成本方法。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字人民币白皮书也明确指出,数字人民币具有“交易即结算”的重要功能。

除了提高一般支付服务效率、降低支付相关成本外,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服务中的作用也受到特别关注。 毕竟,跨境支付一直是支付领域的一大难点。 即使在电子支付推广之后,偏远地区的跨境支付业务也一直面临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 加密货币等加密货币获得了为数不多的积极方面之一。 从目前已发布的CBDC相关信息来看,虽然大多强调提高国内支付效率,但跨境支付仍是CBDC最能发挥优势的场景之一。 特别是针对新兴跨境支付场景规模小、频率高,央行数字货币依托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电子支付安全性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交易的便利性交易,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2. CBDC与信贷业务

与相对简单的支付业务相比,信贷业务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更为关键。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数字货币并没有改变货币的本质。 但与传统的实物货币相比,CBDC改变了信用的实现过程,即通过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央账户体系,对每一笔交易进行监控。 全面更新账户系统,实现所谓的“交易即结算”功能。

然而,数字货币向信用变现过程的转变只发生在交易环节,更多涉及商业社会中的信用。 即使是日常的购买、消费等交易,第三方机构在提供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授信。 服务。 交易主体能否保证交易过程按照事先承诺进行? 交易意外终止后如何处理善后事宜? 交易完成后承诺的售后维修等附加服务能否如期履行? 针对这些潜在问题,往往需要中介机构介入并提供相应的增信担保。

更重要的是,基于信用的借贷业务不会因为数字货币而改变底层逻辑。 随着数字货币的推广升级,金融机构、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将逐步降低获取和处理数字信息的成本,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征信成本,但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借贷过程中仍然存在,并不能完全杜绝,毕竟数字货币无法避免主体违约的发生。 这也意味着,借款人的授信审查、放贷、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仍需由金融机构完成。

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_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_数字货币比特币

总之,数字货币可以解决当前交易的信用问题,但无法解决基于主体信用的衍生问题。 无论是支付中的异步交换,还是高度依赖主体信用的授信业务,尤其是后者,授信业务仍需通过专门的金融中介机构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后才能开展。 数字货币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主体的微观信用需求。 机构审计筛选的性质。 因此,在数字货币背景下,信贷业务的发展仍依赖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但数字货币及相关技术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3. CBDC 治理与国际货币协调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央行都在积极开展CBDC的研发和试点工作。 重要原因之一是保护和提升本位币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竞争力。 但随着各国推出各自版本的CBDC,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兼容性和协调性问题亟待解决。 毕竟不同的CBDC基本上会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至少不会完全一致。 这是涉及不同货币的时候。 连接交易的跨境支付系统时可能会出现问题。 对此,各国央行需要积极加强在CBDC领域的交流与协作。

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研究项目(m-CBDCBridge)比特币和数字人民币,旨在探索利用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全天候同步清算结算交易,方便跨境支付场景下的本外币兑换。

当然,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系统对接只是国际协调的第一步。 如何建立数字货币背景下的新型国际货币协调机制,需要各国央行进一步探索。 除了继续讨论数字货币发行和使用的基本问题,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标准和潜在技术风险的防控,数字货币的匿名规则和“三反”的监管要求还需要由各国中央银行讨论。 并寻求深入合作。 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寻求和参与多国央行合作,推动制定基于数字货币体系的全球金融监管相关标准,提升数字货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未来数字货币体系中的人民币,从而实现未来的数字货币。 全面加强金融领域的全球治理体系。

*本课题研究成果收录于2021年10月《上海论坛2021课题报告》,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也不应被视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研究团队成员

钱军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黄奕金融学教授(Tenure-track)

唐敦哲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顾艳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研究员